用戶體驗設計涉及到許多流程,需要足夠的深思熟慮才能讓整個界面和交互符合目標受眾的需求,即使看起來不太復雜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需要深入細節(jié)仔細推敲才行。
用戶界面的構建過程中,最為耗時的事情是色彩的選擇。真正能夠和整個設計項目貼合、能夠覆蓋整個設計中所有元素需求的配色,需要在設計中不斷的調整和驗證。一套強大而有效的配色方案,可能需要好幾個小時來回的打磨。所以,今天的文章,我們總結了6個關鍵的配色技巧,幫助設計師在進行UI設計的時候,選擇合適的色彩,使得配色的過程更加輕松高效。
60-30-10 原則最早是源自于室內設計領域,室內設計師借助這一原則,創(chuàng)造出協(xié)調的室內設計配色。這一原則很容易理解,為了達到平衡的配色,幾種色彩遵循這60%—30%—10%這樣的色彩配比。其中占據(jù)60% 的是主色,而30%則是次住色,而占據(jù)10%的色彩應當為提亮色。
這一的配色比例被認為是頗為令人愉悅的,在視覺感知上,它提供了一個頗為讓人舒適的色彩層次,這樣的控制讓整個UI的色彩以一種可控的比例呈現(xiàn)出來,而不是將整個設計弄得一團糟。
色彩的對比幾乎是任何視覺構圖的關鍵部分。對比度創(chuàng)造了UI元素的差異,也賦予它們以性格。值得注意的是,UI當中來自同一色系的色彩往往不會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對比度,而可識別度較低的文本更是界面信息傳達和交互的障礙。
設計師需要根據(jù)設計目標,來合理地控制整個產品的對比度高低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需要讓用戶注意到特定的元素,那么最好使用高對比度的色彩來達到引人矚目的視覺體驗,比如使用高對比度的紅色和藍色。CTA按鈕常常就是使用這樣的色彩。
但是,將UI視作為整體的話,高對比度的色彩可能并總能奏效。文本內容和背景的對比需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度上面,否則就會因為對比過大產生「暈影」的視覺效果,這會影響長時間閱讀的閱讀體驗。這就是為什么會建議設計師采用溫和的對比度控制,并且只在特定的元素上使用高對比度。通過在不同的設備上測試,可以讓設計師保持配色的可用性和泛用性。
正如同我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,大量我們所熟知的設計工作流程都是基于心理學原理開展的。色彩心理學是和設計息息相關的一個心理學分支,它主要研究色彩對于人類情緒和行為上的影響。我們大腦對于色彩的反應其實是相當敏感和多樣的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直觀地、迅速地感受到。當人的眼睛感知到一種色彩的時候,會向大腦內的分泌系統(tǒng)發(fā)出信號,并且釋放刺激產生對應情緒的激素。
每種色彩對于我們的感知和思維都有獨特的影響力,了解這些可能的反應最終可以幫助設計師正確地傳遞信息,并且引導用戶按照設計師的預期來執(zhí)行。下面是一些顏色的基本的特征和含義:
除此之外,設計師還需要明白一個事情,就是人和人的視覺感受通常是不同的,對于色彩的認知還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,性別的因素對于色彩偏好的影響也不小。因此,了解目標用戶的特征是很有必要的。
正如同前文所說的,文化背景對于色彩有著深刻的影響。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傳統(tǒng)文化和信仰特征,甚至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方式。白色在歐美國家常常象征著純潔和高貴,但是在亞洲地區(qū),喪事也常常被稱為“白事”,代表著死亡和悲傷。在中國,色彩飽和度高的正色是傳承了幾千年的視覺文化元素,但是在日本,卻以間色和低飽和度的色彩為美。
只有在專業(yè)的色彩知識架構下,深入了解受眾當?shù)氐奈幕卣?,才能更好的降低被誤解的風險,創(chuàng)造出優(yōu)秀的設計。
協(xié)調的UI設計是設計師的目標之一,而這意味著配色一定要和諧而令人感到舒適。通過色彩來營造富有吸引力的協(xié)調設計,能夠讓用戶清晰明了地感知到UI中的內容,同時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隨著多年的摸索,在配色方案上前人總結了一些基本的配色方法:
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家和設計師,我們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看到的色彩組合大多都非常的協(xié)調,甚至可以說接近完美。人們所喜歡的日落和黎明,喜歡秋日的落葉和冬天的山野,因為這些色彩組合有著獨特的美感。
那么你為何不試圖從這些自然風景中獲取配色呢?
就目前來看,數(shù)字產品的成敗與否,與配色方案的選取有著緊密的關聯(lián)。正確而舒適的配色方案不僅能夠讓用戶感到舒服,而且能夠賦予產品以正確的調性,傳遞情緒,真正創(chuàng)造出深入人心的產品。
填寫下面表單即可預約申請免費試聽!怕錢不夠?可先就業(yè)掙錢后再付學費! 怕學不會?助教全程陪讀,隨時解惑!擔心就業(yè)?一地學習,可推薦就業(yè)!
?2007-2022/ m.5wd995.cn 北京漫動者數(shù)字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 京ICP備12034770號 監(jiān)督電話:010-53672995 郵箱:bjaaa@aaaed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