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分析用戶需求
分析用戶需求,可能大部分設計師都覺得這是產(chǎn)品應該干的活,我自己會畫圖就行了。但是如果不會分析用戶需求會制約設計師的進一步發(fā)展。
我先來舉個例子,大部分人在節(jié)假日期間經(jīng)常會遇到買不到票的情況,這個時候一些人會選擇上車補票的形式。比如你要買南京到上海的火車票,但是發(fā)現(xiàn)直達的沒有了。你只能買到常州或者蘇州然后上車補票,這就產(chǎn)生了一個需求——給用戶展示途徑站點。我的確也收到這樣一個反饋。
如何在不打亂界面當前布局的情況下展示途徑站點呢?只能使用彈框了,這是京東金融的方案。
京東金融這里通過了一個彈框給用戶展示了途徑站點,看起來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。但是用戶要求展示途徑站點的根本原因是要上車補票,你不提供每個站點的余票量,用戶還要自己挨個站點去查,非常的不方便。而支付寶就做的更人性化一點,直接過濾掉了無余票的站點,用戶可以直接點擊購買。在春運期間,支付寶這種速度上的優(yōu)勢對用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。
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發(fā)現(xiàn)用戶有的時候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。150年前你問一個人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交通工具,他可能會說要一匹特別能跑的馬。其實本質就是對速度的追求,如果每個人都跑去馬場配種,那么汽車永遠無法被制作出來。所以對于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和提煉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二、信息架構的搭建
我一直都在強調設計師應該具備產(chǎn)品思維,這句話我可能每篇文章都要嘮叨一遍。但是如何去學習呢?搭建產(chǎn)品的信息框架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課程。
要搭建信息架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信息框架。信息架構的本質就是分類。為什么要進行分類?因為產(chǎn)品是眾多功能的集合體,不進行分類整合的話,用戶很難找到自己期望的功能。信息架構不僅僅存在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產(chǎn)品中,還廣泛出現(xiàn)在日常生活里。導視圖就是商場的信息架構,目錄是書籍的信息架構。不管是導視圖還是目錄,目的都是幫助用戶找到自己期望的店鋪或章節(jié)。那么到了產(chǎn)品中,信息架構的作用就是幫助用戶找到期望的功能。搭建合理的信息框架要注意兩點。
1. 「廣度」和「深度」的平衡
以上圖為例,用戶如果想修改自己的手勢密碼,必須要進入5級頁面,而一般的產(chǎn)品只需要進入4級頁面。層級過深的情況并非不可原諒,因為有的產(chǎn)品體系非常的龐雜,內容非常多。但是上面這個圖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設置頁還有近一半的空間空著,這就是常見的窄而深模型。我們完全可以將一些功能前置到更低的層級,縮短用戶的查找路徑。
既然有「窄而深」那么肯定有「寬而淺」,下圖這個就是典型的寬而淺。
2. 分類邏輯的混亂
還是同一個案例,如果你是用戶,打算修改手勢密碼,來到這個界面。你是會點擊「賬戶安全中心」還是「密碼設置」?對于我來說,我會點擊「密碼設置」,因為在我的認知里,手勢密碼隸屬于登錄密碼的范疇。而這里是將手勢密碼放在賬戶安全中心里,在我看來這樣的分類是不合邏輯的,會給用戶造成干擾。
三、一致性原則
把一致性排在最后并不是說一致性不重要,恰恰相反,在我看來一個設計師對產(chǎn)品一致性的把控決定了他的上限。
最近我在整理第一季度用戶反饋的數(shù)據(jù)時發(fā)現(xiàn),大部分用戶反饋的問題都集中在有用性和易用性,說你們的產(chǎn)品應該新增哪些功能,界面設計需要優(yōu)化或者其他自己在操作遇到的問題。很少有用戶(不超過3%)來提出產(chǎn)品一致性的問題,這個也容易理解。因為用戶的使用場景比較局限,80%的用戶只用了20%的功能。以下圖為例,這是支付寶里的客服聊天界面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里面的設計風格完全不一樣,看起來像是兩個版本。用戶很難發(fā)現(xiàn),因為入口不一樣。而且就算發(fā)現(xiàn)了,用戶也不愿意去反饋,因為不影響正常操作。
填寫下面表單即可預約申請免費試聽!怕錢不夠?可先就業(yè)掙錢后再付學費! 怕學不會?助教全程陪讀,隨時解惑!擔心就業(yè)?一地學習,可推薦就業(yè)!
?2007-2022/ m.5wd995.cn 北京漫動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 京ICP備12034770號 監(jiān)督電話:010-53672995 郵箱:bjaaa@aaaedu.cc